01 时代背景:ai 时代、网络时代,双刃剑。

AI 信息时代的特点:流动和爆发

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我们置于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时代、AI 时代。
这个时代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的高速流动和爆炸性喷涌。

高速流动我们可以对比看下从前人类是如何传播信息的?
从最开始效率低下的口头传播、文字传播;
直到印刷术的出现才对传播方式进行了革命;
再到后来的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出现,信息流动的速度、范围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互联网的普及则将全球各地的用户联系在一起;
而当下,因为 AI 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信息以一种更加智能的方式传播着。有的信息甚至可以交给 AI 技术进行批量的生产和发布,随时随地可以发布信息。

爆炸性喷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硬件技术的规模化,让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成为可能,即使是身在山区的人,以前他们可能信息闭塞,没有机会和外界沟通交流,也看不到山外面的世界,但是有了智能手机和网络之后,他们和外界世界有了沟通的桥梁。
【画面】移动公司在山区铺设网络的广告。
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催生了一系列融合了多种功能的软件的出现,比如 facebook、Twitter、instragram、小红书、抖音等等,兼具社交、娱乐、信息检索等功能,这些软件的出现将信息生产者的门槛降低为零,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
三、AI技术的加成,推荐机制、算法精确,降低了信息被接受的门槛。虽然每个人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者,但并不意味着这些信息能够被观看者接纳,因为编辑一个被大家接受的信息是需要一些能力的加成,而 AI 则降低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时间。

AI 信息时代是个双刃剑

在这种时代环境中生活着的我们,也被或多或少地改变了。

好的变化

人和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便捷。乡下装网络的家庭越来越多,出门打工的人可以通过摄像头或者视频通话,时常关注乡下留守的老人,特别是孤独一人生活的老人,出了问题可以即时采取应对措施。
人们有更多渠道学习和见识到优质的课程、生活等等,从而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利用信息资源帮助自己提升的,提高自己生活效率的。
普通人有更多平台展示自己,实现阶层的跃升。
【例子】网络红人。

坏的变化

人们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没法集中注意力,无时无刻不在获取信息,一空下来就开始刷手机,排队、等电梯……甚至没法坐下来完整的看完一部电影、也没法进行长时间专注的活动(写论文、学习技能)。各种平台为了留住用户,不停地推荐短频快的内容给用户。
【例子】写稿子就想看小红书,看到别人推荐的东西,就转去购物平台,合上手机之后,又继续打开看购物平台比价,平台又不停推荐相关的东西,然后就越看越久。

虚假信息满天飞,误导性的信息让用户没法分辨真伪。为了争夺流量,平台也在暗戳戳地鼓励大家做出说出更有话题度的视频内容,反正错了封个号、道个歉,对于平台来说又没有什么损失。
【例子】前段时间被全网封号的猫一杯,虚构了一个在法国厕所捡作业的故事,完全是虚构的,被全网封号之后,网友甚至评论,假的又怎么样呢?可见大家已经被虚假的信息洗脑到麻木。
如果还只是编故事吸引人们的目光和流量倒是没有什么大碍,现在更多的情况是,虚假的误导的信息会浪费我们的时间、金钱、精力、健康,甚至引导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例子】李雪听信小红书上面的水乳护肤品推荐,不停地更换自己每天使用的产品,皮肤开始过敏,这个时候她仍然在小红书上面寻找处理过敏的方法,继续购入化妆棉、爽肤水等产品,直到过敏越来越严重才去医院,最后的处理结果是停掉所有护肤品,只能用矿泉水清洁面部。
更多的大家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听信别人的推荐或者建议,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导致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或者盲目听信别人给的方法建议,并没有考虑背后的可行性,结果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上面。

总结:双刃剑,我们应当成为掌控信息的人,而不是被操控的人

这样分析下来,仿佛当今这个 AI 信息时代正在将人们拉进黑暗的漩涡之中。
其实这些技术本身没有错,错在使用的人。
就像钱本身没错,错的都是人的贪欲。
而我们人类,作为生物链顶端的生物,和别的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是会使用技术和工具的。但从现实来看,更多的人似乎正在被技术生成的信息所操控。

02 掌控信息的理想状态、退休状态、完美状态。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高效地掌控信息、熟练地运用信息和AI,最终会达到一个什么理想状态呢?

我想象中,会是这样……
就像生活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成熟、值得信赖、考虑周全的老管家,根据我的需求和偏好,为我打理生活中所有的琐事;
早晨,我在管家为我设置的合适的时间起床,一杯冲的完美的咖啡和热腾腾的早餐同时送到我的面前;生活中缺了什么、需要挑选什么,完全不用我担心,管家会根据消耗的程度自动补上生活用品,还会在预算和需求偏好的考虑后,选择出最佳的产品。

这位老管家还同时监测着我的生活,记录着我的习惯并且分析,每周每月适时地递上一篇报告,告诉我哪里还可以继续改进,这些建议不仅仅基于我的活动数据,还可能融合了来自互联网的广泛信息,和最新的生活科技趋势;

这样以为全能细心的管家,甚至会在我困惑迷茫的时候,作为局外人给我一针见血的建议和忠告,帮我清晰地看待问题。
而我,面对空出来的大把时间和精力,需要做什么呢?我只用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我有意义、我感兴趣的事情上,因为我知道我的身后有一个可以完全信赖的伙伴,我可以放心地把后背交给他。这样,每一天,我都可以活在当下。
【例子】蝙蝠侠中的老管家,蝙蝠侠只需要拯救世界。吃什么、用什么、穿什么,都不需要蝙蝠侠操心,这位老管家不仅仅承担着生活支柱的角色,甚至还会纠正蝙蝠侠的一些错误的观点,在蝙蝠侠需要他的时候,提供智慧的忠告和心理支持,让蝙蝠侠能够专注于打击犯罪,维护哥谭市的正义。

用《纳瓦尔宝典》中的一句话来说,这就是退休状态,就是你不用再为想象的明天牺牲今天。
蝙蝠侠是哥谭市的英雄,而你,就是你自己生活的英雄。
【画面】《银翼杀手》虚拟女友;《机械姬》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处理。

这种极其美好的状态似乎只能在科幻片里窥见一二,但我要告诉你们,正是因为有了现在 AI 的迅猛发展,这一切都将不再是梦想。

03 想要达成理想状态,现实中还差些什么?引出不会做减法和做加法。

过渡段,理想状态→现实状态。

既然我们确定了理想目标,也就是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我想做的、对我有意义的事情中,第一步我们可以怎么开始呢?
这个问题大概可以分成两大块,一块是为什么现在的我们做不到全身心地投入,一块是我们该投入怎样的事情中去。

不能全身心投入的原因:太多琐事,不会做减法。

先说第一块,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没法全身心地投入呢?
在介绍时代背景中,我们提到技术的跃升,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数量飞升到历史难以企及的高度,发布信息的门槛也趋近于零,这种变化让我们越来越难以全身心的投入。

信息过载,筛选困难

从前车马慢,邮件慢,信息的传递就显得格外的珍贵,一封信件可以翻来覆去地看,琢磨着写信人的意思,想象着信中所说的画面,回信的时候也会对内容反复的斟酌,才会下笔。
而当信息不费吹灰之力就向你涌来,追着赶着想让你看的时候,人们对于信息的珍视程度也就降低了,甚至开始因为不知道怎么分辨信息的重要等级和优先级而感到压力和焦虑。
据不完全统计,一个职场人士每天平均要处理 121 封邮件;Facebook 用户平均每天可能会看到的更新在1500条左右;人们每天通过各种平台浏览的新闻故事,多达几百条;更不用提每个人每天从消息软件(微信、tg、whatsapp)收到的通知,个人的、群聊的等等。

【画面】一家人吃饭的时候,本应该是其乐融融交流的场景,大家却各自盯着手机,身在心不在,貌合神离;一边吃汉堡一边踩椭圆机一边刷手机;在图书馆准备考试的学生,手机不断地震动,打乱思绪,直接关勿扰模式,却又开始陷入对于信息的焦虑之中,不一会就打开看一下手机。

这是我们没法全身心投入的原因之一,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当我们不会选择、不懂得筛选的时候,就会变成信息的奴隶,被动地接受着扑面而来的海啸般的信息,被推送的信息驱动,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去主动地寻找信息。

虚假信息、误导信息

当信息获取和信息发布都变得格外容易的时候,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就越来越严重,辨别信息的真伪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件事情也会极其的消耗精力和时间。
【画面】618 或者双十一购物节之前,计算复杂的优惠方式,设置不同的闹钟抢不同的商品。看到很早之前夹在购物车的东西竟然涨价了,主页的宣传图表示 618 直降之类的标语,其实降价之后的价格和没涨之前的差不多。

特别是当信息还和利益相关的时候,有流量就有金钱,打广告说假话也有收入,我们就更加难易辨别信息的真伪。我们会被不断的安利商品、经验、方法、软件等等,不停地加加加。
【画面】小红书或者 ins 上有关于美妆健身方面的推荐,比如健身的器具,什么滚轮瘦腿的,放在脖子后面撑开手臂的(完全不需要器械的辅助也可以做动作,很快就闲置了)同等效果的弹力带被博主说的锻炼每一个部位就要换一个,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如果说上一点是因为信息的数量爆炸,让我们的筛选无从下手。那么虚假的误导的信息,绝对是给我们本来就毫无头绪的信息减法,雪上加霜。
【画面】本来去超市只是想买瓶饮料的,在没有那么多概念的时候,我只在众多饮料当中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就可以,但是品牌和类型增多了之后,有机的、非转基因的、添加维生素的、低糖的、无糖的、含纤维的等等,看的各种信息又告诉我得选健康的,再一看,饮料包装上都打着健康之类的标签,添加了什么营养元素、均衡营养、膳食纤维……我就想选个最健康的,就无从下手。货架上的商品吵闹的喊选我选我选我……
【画面】关注健康,今天看到有人说,每天一个鸡蛋可以保证蛋白质的摄入;明天你正吃着鸡蛋,然后就看到有人说,鸡蛋会升高胆固醇,手上的鸡蛋不知道是该吃还是该丢。今天看到一个健康博主Omega3 是没法吃鱼获取,必须得买鱼油,就激情下单了一瓶;明天又看到一个博主说,从吃鱼获取的 Omega3 是最纯粹最好的……

其实问题总结一句话就是,生活中不会做减法。不会减掉不需要的、不会减掉虚假的、更不会减掉用不着的。
每天有太多的选择要我们去决定,精力被分散到各种并不紧要的事情上,所以我们才会觉得总是被打断,没有办法全身心的投入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中。

不能全身心投入的原因:做加法,不知道怎么开始。

但问题仅仅是我们不会做减法,不会把那些分散精力的事情抛开吗?
不妨想象一种极端的状态,我们做减法做到了极致,家里但凡需要我们做选择的事情全都被我们丢掉了。
打开衣橱,里面只摆着零星的几件衣服,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已经确定下来,不再用为明天穿什么而烦恼,不用再想衣服该怎么搭配才好看;
走进洗漱间,一块肥皂就兼顾了所有的清洁用途,不用再为挑选玲琅满目、适合不同肤质的洗面奶而发愁;
卧室里只摆着一张榻榻米,床都省了,沙发、椅子也全都不需要,再也不用考虑家具是不是风格统一;
厨房也是极致的精简,一口锅一个碗一副筷子,以及几个必需的基本调料就够了,冰箱里整齐地排列着限量的食材,每天吃什么怎么吃都被固定下来,再也不用对着应接不暇的外卖店铺纠结……

然后呢,我们该做什么呢?面对着空荡荡的房间,不用再做选择的生活,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也许你会说,我终于可以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啦!
你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去实现我的梦想!
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准备怎么开始?
就是、就是……我也不知道。
…………
【画面】自言自语,怎么做呢?好难啊!好遥远啊!不断挣扎,最后还是拿起了手机。

当我们以为做完减法就万事大吉的时候,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空出来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该做些什么。如果我们还是延续之前的习惯和认知,就会像刚刚展现的场景中那样,用不了又会回到从前,生活和心理肯定会继续被各种琐事塞满。

所以我提出我们做减法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做减法是为了做加法,常听到的是 less is more,做减法就是在做加法,把做减法等于做加法,两个是因果的关系;而我们的是 less is for more,做减法是为了更好的做加法,两者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是相符相成的。
这一点有一些绕,下一节我会详细地掰开揉碎,给大家讲清楚的。

当时代、社会、人性都在让我们不停地往生活和心理倒入越来越多的东西,冗余的物品、复杂的流程、无效的努力、消耗精力的习惯。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回归到价值、效率、空间和精神上的宁静呢?
唯有将做减法和做加法柔和在一起才能做到!

04 做减法和做加法的关系,相辅相成。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融合在一起。

在开始解释之前,再强调一下我们的概念,做减法是为了做加法,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能够被完全孤立的看待。
现在看到的很多视频把这两者作为两件不相干的事情,比如,只有把家里清理干净,没有没用的东西之后,才能

举例大事件。

我们用一些例子来体现两者之间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初步的做减法和做加法是这样的。开始的时候先减掉哪些明显没有什么用途的东西。
【画面】我买的这个辅助面膜敷在脖子上的东西,根本用不着,不需要它辅助,面膜就可以贴在我的脖子上;检查自己的订阅内容,发现好多软件很久都没有打开,赶紧取消订阅;卸载掉浪费时间的软件,小红书、抖音、知乎、推特等等;不吃不健康的外卖,削减在挑选外卖时候的时间。

加入立即能够实施的方法、习惯或者工具。
【画面】给每天的时间定几个固定的时间点,记录每天的作息习惯;每天写反思日记,回顾一天中有没有浪费时间;睡前冥想,梳理思绪;固定下健康清淡的食材菜单;养成阅读入门编剧书籍的习惯,补充相关专业知识。

当这一步能够在生活中稳定下来之后,就可以展开下一个阶段的做减法和做加法。
这个阶段中,需要对深层次的内容做减法,那些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在影响效率和幸福感的习惯、因素等等,都是需要考虑减掉的对象。
【画面】因为别人的一点评价就炸毛,没有办法进行高效的生活,一直被情绪支配。比如因为门卫无端地怀疑我扔垃圾而影响情绪,在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不停回放这段经历,影响心情和工作;开会的时候不注重会议的内容,而是关注别人是怎么看我的。

这个时候,加入生活更加精细的元素。
【画面】开始有意训练自己不立即反应的能力,控制情绪并解决问题;开始阅读专业级别的编剧书籍,练习写剧本。

这个例子讲述的是一些生活方式的重大变更,包括了饮食习惯的改变、个人发展的方向、性格的重新塑造等等,是减法和加法不停相互交织、融合,不断设立阶段目标,以此来达到最后的目的地。当然不止大的事件可以用加减法结合的方式来安排,这里面随便抽出一个小的方面也能用相同的方式继续分析。

举例小事情。

就拿改善饮食习惯这个来说好了。我最开始觉得做饭是个特别复杂的过程,又要买菜、洗菜、切菜、炒菜、洗碗,还得考虑搭配问题,关键是我做的菜真的很难吃,我自己做的自己都不乐意吃,所以就顿顿吃外卖,吃多了吧,总觉得不舒服,也不知道商家在里面放了什么,碰到食材不新鲜的时候,闹肚子是常有的事情。
那么用减法加法结合的方式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阶段,先做减法,把每天都吃外面减到一周五天。
再做加法,看下家附近有哪些买菜的地方,距离、菜的价格、新鲜程度都对比下,选出最合适的一个;空闲的时间还可以看下有什么非常简单、适合小白入手的食谱;学习食材的保鲜方式,有什么可以保鲜较长时间的蔬菜选择。
这个过程中,我敲定了烤时蔬搭配一个荤菜的组合方式,因为准备的时间相对炒菜少很多,难度也大大降低,虽然牺牲了菜的口感,但是在健康、均衡搭配、省时上都符合了我的要求。

第二阶段,经过慢慢的练习,我烤蔬菜的制作过程已经非常的熟练,挑选什么蔬菜、需要烤多久都烂熟于心。这个时候,我就决定把外卖直接减掉,除非有非常特殊的情况,比如需要出门来不及做,可以选择外卖的方式。这样我的饮食改变计划的第一步就完成了,已经适应了做时蔬和时蔬的口感,也养成了习惯。
那么,可以开始下一个阶段的做加法,考虑怎么让现在的制作过程更加高效、省力。我的做法是将可以选择的菜品全部列出来,做成固定的菜谱,以一周作为一个循环,那么买菜的时间和买什么都固定下来,也不用每天想吃什么,昨天吃了什么等等之类的问题。

总结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

我想通过这两个角度的例子告诉大家,减法和加法是不可以完全割裂开去看的,减掉东西的同时必然要增加一些有益的内容,不然你这个容器迟早还是会被之前的习惯填满。

05 做减法做加法的方式,弊端和我的展望。

在我们做加法减法的过程中,经常会参考别人的经验,或者自己摸索尝试,这个过程是充满迷惑性和挑战性的,有的时候甚至要耗用你很多的时间。
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够完美地绕开现在方法论存在的缺陷,又能结合两者优点的方法呢?
参考别人是为了获得已经整理好的观点信息。免得重复造轮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为我们节省很多时间。比如你想学习烹饪,完全可以从顶级厨师分享的经验出发,不用自己从零尝试摸索。
单纯依赖别人的建议,有时候也不行,因为你得自己看看这些经验是不是适合你自己。比如有些人推荐早起空腹喝一杯柠檬水来减肥,但如果你胃酸过过多,肯定不能这么干。
中和的解决办法,我先卖个关子,我们先来看看现有的方法论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针对这些缺陷我准备怎么解决。

参考别人的观点:局限、虚假、过时、多维。

虚假

现在的视频,只需要有一部联网的手机,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观点。在参考别人的观点的时候,没办法判断别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关键现在视频有流量就有收益,谁知道人会出于什么目的说什么样的话?为了卖货又会布局多久,范围有多广,从知识背景开始科普,找社交媒体的网红分享经验感受,制造需求,线上线下的广告齐发,抓住人们的羊群效应让大家买买买!
【画面】短视频有很多文案相似的视频的拼接,最后都是为了卖课赚钱;假的食品谣言: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造谣,各种谣言;长期铺垫的谣言:美容仪;营销出来的产品:钟薛高;收入千万的明星推荐非常平价的护肤品,还说自己用过,你信不信。

局限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买了博主推荐的东西,结果回来发现根本不适合自己,就是因为博主设想的使用场景有局限,没有涵盖都你的使用环境。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觉得屏幕挂灯很好用,那是因为我每天的生活大多数都在电脑面前,我也不使用笔记本,不用带着电脑到处走,所以我觉得好用也可以推荐给大家。可是对于用笔记本办公的,需要经常带着电脑出门的,想要灯有更多功能性的,可以放到别的地方当读书灯使用等等,这些场景我都没有展现在我的视频中,这些场景显然不适合也不能用我推荐的屏幕挂灯,这就是信息分享的局限性。
一个博主考虑得再周全,也没法再现所有观众的使用场景,总会有没有想到的地方。

多维

每个人生活的背景、价值观都是不同的,别人发的信息肯定是基于他的经验和知识背景,他在特定环境下总结的经验可能不适合其他人的情景。比如博主觉得买东西就得买好的、买大品牌,才会有质量的保证;但是对于有预算要求、资金紧张的人来说,这种建议就不适合,也没有参考的必要。
【画面】争吵的对话,一个一直从价格品牌的角度推荐,一个一直说自己要性价比高的,谁也不能说服谁;向素食主义者推荐烤肉店,向鱼推荐自行车一样,完全是白费功夫。

过时

还有一种可能,参考到了过时的信息,一些博主可能会为了凸显自己的独特,再包装过去的信息进行传播,误导观众,从而使得他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自己研究:耗时。

既然参考别人的信息有这么多弊端,要不我就自己研究好了,从最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开始查起,这样就不会再受到虚假、误导、过时信息的欺骗了。
【画面】高中学历的父亲从头开始制药,自己建造实验室,救小孩,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你愿意这样做吗?有多少人会这样做?又能做成的有多少?

我的解决方法:开源平台。

对于这些弊端,我有我的解决方法和理想,一个开源的平台,一个由所有人决定的平台。
这个平台会给进入的人打上标签,引导他们去他们感兴趣的、三观相同的社区。这样就解决了多维的问题,再不会有我跟你聊颜色,你跟我说形状的争吵。
这个标签还会随着用户使用的时间不断的增加、精确,也能用来帮助用户了解自己。
既然是开源的、每个人做主的平台,就没有单独的个人或者团队把控的情况,现在虚假信息满天飞,就是因为利益的关系,有时候不得不说假话误导观众。
开源的平台则不同,每个人的利益是从自己分享的真实的被采纳的建议得来的,发布虚假信息、广告的会被逐出社群,以此来确保社群的纯净。
当这个平台运行成熟之后,社区中的人越来越多之后,里面的信息自然也会实时更新,保证大家看到的都是新鲜的、多维的信息。
我觉得只有这样,有一个每个人都为它负责、从它身上获益的平台,才能改善现在获取信息的各种弊端。
不过这是一个最终非常美好的愿景,要想实现它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不过有了 AI 技术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以后肯定会实现的。

我现在可以做的事情。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做什么呢?
我是这样安排的,暂时将我的视频频道作为平台的雏形,由我出时间精力为大家尽量还原测试,无论是商品也好,或者是工具、方法、工作流等等。而你们需要做的就是留下你们的想法、生活场景,或者是站在你们专业领域的建议等等。
由我收集整理实验之后,做成视频呈现给大家,这样你们只需要订阅我,视频出了之后,来看下你们场景中的实验结果就可以了。